新闻动态 NEWS
你的位置:4元投资平台app > 新闻动态 > 1971年,一华裔老太太拿出“慈禧手谕”做证,称钓鱼岛是她家的_盛宣怀_徐逸_盛恩颐
1971年,一华裔老太太拿出“慈禧手谕”做证,称钓鱼岛是她家的_盛宣怀_徐逸_盛恩颐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18    点击次数:75

1971年,美国举行了一场关于钓鱼岛主权的听证会,三国代表就该岛的归属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。然而,在这一紧张的气氛中,突然出现了一位年迈的华裔老太太,她的出场瞬间打破了僵局。她声称钓鱼岛是她家族的私人领土,并且拿出了一份写有“慈禧手谕”的古老文件作为证据。当她将这份手谕交给在场的人时,三方代表都为之震惊。细心一看,手谕上确实清晰地写着:“钓鱼岛、黄尾屿、赤屿三个岛屿赐予盛宣怀”,并且盖有慈禧太后的亲笔印章。

这件事立刻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,公众纷纷好奇:这份手谕的真伪如何?这位老太太的身份是什么?她的主张背后是否隐藏着美国的某种阴谋?如果手谕属实,老太太是否能凭此取得钓鱼岛的所有权?接下来,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一事件的真相。

这位老太太名叫徐逸,虽然她身为美籍华裔,但她自称是盛宣怀的后代。她的本名曾为盛毓真,父亲名叫盛恩颐。由于小时候被过继到父亲的一位姓徐的朋友家中,她因此改名为徐逸。那么,盛宣怀是谁?为何慈禧会赐予他这样一份手谕呢?

展开剩余80%

盛宣怀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。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高官,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,被誉为“实业之父”和“高等教育之父”。他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官宦家庭,父亲为进士,与李鸿章、左宗棠等大臣关系密切。盛宣怀从小便有经商天赋,成年后得到李鸿章的重用,逐渐成为商界和政治界的重要人物。他一生成就斐然,创造了中国多个“第一”,并且多次参与赈灾和慈善活动。

盛宣怀与慈禧太后的关系,源自他在慈善事业中的贡献。盛宣怀创办了多家慈善机构,其中之一便是广仁堂,专门治疗百姓的风湿等疾病。由于清朝社会医疗条件落后,风湿病困扰着很多人,尤其是年事已高的慈禧太后。她多次请医师治疗,效果并不显著。听说广仁堂有独特的治疗风湿的药方,慈禧便召见盛宣怀。盛宣怀为她提供了一副药方,经太医按照药方治疗后,慈禧的病情竟然逐渐有所缓解。慈禧十分高兴,问盛宣怀药方的来源。盛宣怀答道,药方中有一种药材名为“海芙蓉”,这种药材来自钓鱼岛,能够治愈百病。听后,慈禧立即决定将钓鱼岛赐给盛宣怀,便有了这份手谕。

至此,这份手谕看似得到了证实,但真相究竟如何呢?

如果徐逸的话属实,那么她所持的这份手谕确实有可能是真实的。然而,围绕这份手谕的疑点重重,特别是她选择在三方争执钓鱼岛归属时突然现身,这让人难免怀疑其动机。若这份手谕是真实的,为什么徐逸不早早公开,而要等到如此时机?再者,她是美籍华裔,这是否意味着她的出现与美方的政治立场相关?

为了揭开这份手谕的真伪,我们从徐逸的陈述入手。她声称,她的父亲盛恩颐是盛宣怀的第四子,继承了盛家财产。然而,盛恩颐并没有经商才能,很快将家产败光,最终死于贫困。据徐逸所述,盛恩颐去世后,手谕便传给了她。然而,问题来了——如果盛恩颐早已将她送走,为什么手谕会最终落到她手中?如果她的父亲在困境中未得到照顾,为什么徐逸在他孤独死去时没有尽到责任?

进一步对这份手谕进行专家鉴定后,结果令人大跌眼镜。通过比对慈禧印章的细节,专家发现手谕上的印章形状为椭圆形,且只用了一种文字,而清朝的官方印章应由满汉两种文字组成。这一发现让人怀疑手谕的真实性。此外,手谕上提到盛宣怀的职位是“太常侍正卿”,但实际上盛宣怀从未担任过这个职位,清朝也没有这一官职,只有“太常寺少卿”。再者,历史资料中并未记录钓鱼岛曾被赐予某人,更不可能仅因为一副药方便赠送三个岛屿。即使慈禧太后慷慨,但三座岛屿的赠送也显得过于荒唐。

随着这一事件的深入调查,盛家其他后人纷纷表示从未听说过此事,也从未见过这份手谕。甚至有消息称,盛家人并不知道盛恩颐还有一个女儿。当徐逸拿出一封父亲的书信时,盛家人认定她是伪造的,因为信中的字迹与盛恩颐的真实笔迹明显不符。最终,种种证据表明,这份手谕不过是徐逸的一场谎言。

虽然这件事最终以徐逸失踪收场,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钓鱼岛在清朝时期确实是属于中国的。可惜,由于当时的国力较弱,最终钓鱼岛的主权还是被交给了日本。

发布于:天津市